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一流营商环境+一流生态环境,共筑惠州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2020110    来源:南方日报

  

围绕建设一流的环境,我们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减税降费政策,开通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开工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加大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硬环境。

——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报告

 

生态是惠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图为惠州西湖。王昌辉 摄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环境。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正如硬币的两面,一个是经济发展的“里子”,另一个是城市品质的“面子”;一个是软实力,一个是硬实力,相辅相成,共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惠州市委全会、市两会期间,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两个环境”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和热议,这背后,是惠州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惠州市委全会报告指出,效率问题关系到惠州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是惠州最大的发展优势。提效率、优环境,都是惠州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惠州一边开启“直通车”强力破除办事低效的顽疾,一边铁腕治污染向破坏生态的行为亮剑,双向发力,共同提升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吸引力。

 

 

向服务要速度

一年解决574宗企业疑难问题

  “市领导现场拍板,给出了办理时限,速度很快。”近日,在惠州市第12期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上,深圳市百富盈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刘程为“直通车”的高效服务点赞。

在惠州,市领导每个月都会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企业难题。20191月起,惠州在全省率先推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市长刘吉带头“坐诊开方”,帮助企业破除沉疴顽疾。

  “我们的研究院建设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春节前就可以装修好了。”今年18日,惠州市立德健康管理研究院法人、理事长蒋卫民欣喜地告诉记者该项目的最新进展。

时间回到20192月,蒋卫民对该研究院建设遇到的难题还是一筹莫展。于是,他和同事报名参加“直通车”,直接向市领导反映。

  原来,他们想申请注册健康管理研究院,但由于没有先例可循,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批复。在“直通车”上,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最终特事特办,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证件很快就办好了。“‘直通车’效率高、速度快,我打满分。”蒋卫民很满意。

  这是惠州通过“直通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直通车”活动共举办12场次,全市“直通车”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反映699宗(涉及问题702宗),整体办结574宗,整体办结率82%。其中,“直通车”活动日现场全市共接待企业374家,协调处理诉求411宗,办结300宗,办结率73%。未参与“直通车”现场活动的企业诉求共291宗,办结274宗,办结率94%

  “我们反映的供电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新基地已经投产。”谈及“直通车”,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兼基建发展部经理李林连连点赞。

  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的港资企业伯恩光学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惠阳的第4个生产基地——伯恩(淡水)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然而,由于用电工程建设跟不上,眼看新基地按时投产恐怕难以得到保障。20195月,李林将这一难题带到“直通车”活动现场。“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很快带队到公司现场办公,解决了实际问题。”

借助“直通车”,不少久拖未办甚至积了10年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我们之前反映的用地报建问题很快解决了。”惠州市竞业贸易有限公司法人黄美辉感慨地说,“直通车”活动效率高、效果好,希望能够继续下去,帮助企业解决更多难题。

 

 

向创新要动力

“直通车”倒逼部门办事提质增效

  随着经济体量日益壮大,特别是越来越多外地企业和跨国公司扎根惠州,必然反过来要求政务系统主动改革,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时间拨回到20181120日,在惠州市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李贻伟向民营企业家透露,惠州正在制订一项市县(区)服务企业“直通车”措施。他打了个比方,这个“直通车”就像高速公路开车一样,没有红绿灯,快速畅通,企业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县(区)“直通车”来解决,县(区)解决不了的,市级层面全力以赴解决。

  此后的2019116日上午,刘吉在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企业疑难事务快办平台,落实领导约访接访制度,开通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

说干就干。2019116日晚,李贻伟和刘吉连夜商量决定,125日就举行了首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现场“把脉问诊”为企业解决疑难杂症。就这样,惠州每个月定期、市县(区)同步举行“直通车”活动,至今已举行12期。

  从企业反映的诉求来看,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比较集中在土地、市政配套、行政审批等领域。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直通车”现场活动企业反映的诉求问题(部分有重叠)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最多,占比过半,高达54%;涉及市政工程及配套设施问题占比也较高,达21%;此外,行政审批问题占14%,尾款问题占10%,用人用工问题占9.5%,环保问题占3.4%,航道问题占2%

  为何一大批搁置多年的沉疴顽疾能够得以圆满解决?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雪平介绍,在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中,惠州主要通过探索创新5项机制,推进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建平台,创新诉求受理机制。通过惠州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企业可全时段进行诉求反映、登记预约、查看反馈、评价监督,实现“一条龙”服务。

  二是同步开,创新上下联动机制。市、县(区)两级每月同步举办“直通车”活动,一以贯之、上下联动、分级负责。

  三是点对点,创新双向互动机制。“直通车”活动是企业和政府部门双方“点对点、面对面”,经过现场深入沟通、多轮接触,避免了中间环节,让部门及企业能互动交流,双向沟通。

  四是定时限,创新责任倒逼机制。惠州建立责任倒逼机制,“直通车”问题落实部门、责任到人,列出解决时间表,形成“一对一”责任制。

  五是重效果,创新监督评判机制。

  “直通车”平台建立“企业满意度评分”制度,企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查看问题办理结果,并对办理结果进行打分、作出评价。

  正是因为创新机制保障,“直通车”为惠州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曾在20191月和5月两次参加“直通车”活动的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点赞道,“直通车”让企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通过开通“直通车”、优化投资环境,增强了港资企业在惠州发展的信心。

 

 

向改革要效率

今年将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好坏,事关企业的发展信心,甚至直接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前途。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效率,效率问题关系到惠州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们要认真思考怎么让惠州的效率更快起来,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17日,李贻伟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形象地说,提效率是一个永恒课题。“就好比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随着身高的增长,衣服每年都要换新的,码数 都要加大。”

  19日,刘吉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0年将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持续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建立督查问效机制,打造政府高效服务企业的平台。

接下来,惠州将不断深化“直通车”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

  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黄武华介绍,将完善“直通车”重点诉求的分类推进机制。针对收集到的问题,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对接,快速有效解决企业诉求。

  企业“直通车”是惠州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近年来,惠州加快“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19年,惠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新增减负超100亿元。惠州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政务服务标准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实施59636项事项,全城通办服务事项达70余项,31项“粤省事”高频事项实现“指尖办理”,无人干预“智惠批”事项上线15个。

  惠州还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改革,试行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推行项目“报批承诺制”“容缺受理”,并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这样的“组合拳”之下,惠州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数据显示,2019年惠州254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6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新动工工业项目207宗,增长88%;工业投资自2019年上半年起扭转连续25个月负增长态势,全年大幅增长20%以上;民间投资增长11%,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新登记企业4.4万户,增长19.3%

  李贻伟在市委全会报告中强调,做好惠州今年工作,重点是“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

如何提效率?刘吉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打通企业开办经营和群众办事堵点。着力解决“证明多、流程繁”问题,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提升全流程网办事项比例,再推出35项无人干预“智惠批”事项、88个主题式专项服务,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好。还将建成市民服务中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将优化审批流程,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推动报批报建事项全流程网办,进一步合理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将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清单制、供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大联合测绘、审图和验收覆盖面,探索全面取消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

 

 

向污染亮重剑

碧水攻坚战为绿色发展守住底色

  一流的城市环境,除了需要一流的营商环境,还需要一流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

在惠州市委全会、市两会期间,生态环保、城市空间优化等话题受到关注。因为过去一年里,惠州用铁腕的决心和手段,整治“两违”顽疾,守住碧水蓝天,守护绿色发展的底色。

  傍晚时分,绿树在微风中摆动,家住惠城区江北街道的林姨带着孙子出来散步。“家门口的望江沥没了味道,周边环境也整治得不错”。

  “创新全民治水新举措,江河水质出现全面向好‘拐点’。”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就是直观的注脚——

  9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6个入海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全面好转,沙河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吉隆河、潼湖水质年均值达到Ⅴ类,淡水河、淡澳河第四季度实现达标。劣Ⅴ类河涌动工整治54条、已消除33条。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全部达到“初见成效”标准。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5.3%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为“十三五”以来最优水平。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2019228日,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发出2019年第1号令,决定从当日起至20201231日,以淡水河紫溪、沙河河口2个国考和潼湖水赤岗村1个省考地表水断面、吉隆河和淡澳河2条国考入海河流为重点,全力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

  自此,在惠州大地上,一场为期两年的碧水攻坚战正式打响。

  去年以来,博罗县挂图作战,攻坚沙河水质;惠东县破题生活污染,消除劣V类水质入海河流;惠阳区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补齐生态欠账、短板……惠州全面打响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的碧水攻坚战。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想打赢碧水攻坚战,源头治理很重要。沙河流域的治理就是其中的一例。

  沙河流域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均占博罗县一半以上。然而,近年来沙河水质却急转直下,究其原因,是沙河流域同时面临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为此,去年博罗县开展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完成268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清理散乱污企业1413家,完成105家重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并联网;完成136家养殖废弃物场所的清理,并对47个水产养殖场进行水质监测;建设3座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和完成9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

持续改善水质、夯实达标基础,惠州碧水攻坚战仍在继续。

  “生态是惠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刘吉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让惠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丽。

  今年,惠州还将推进西枝江、潼湖流域及各级河涌系统治污、精准治污,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确保淡水河紫溪等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同时,持续深入推动源头减污,新建、续建6座污水处理厂,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500公里。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高位统筹下,水污染攻坚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决战决胜的态势已经形成。”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周文高说,接下来,惠州将进一步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的制度保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共建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向管理要空间

整治“两违”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

  过去一年,在打响碧水攻坚战的同时,惠州大力度打违拆违遏止“两违”危害,通过规范城市建设,为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腾空间。

  去年5月,位于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一栋8层高、占地面积430平方米的大楼,在钩机最后一锤后轰然倒下。打赢了惠州市2019年拆除“两违”建筑暨开展城乡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关键一役。

  去年,惠州通过优化城市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两违”整治就是一个重要举措。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惠州大力推动城市形象革新,全市统一开展打击“两违”行动,拆除“两违”2248万平方米,是过去五年总量的2.45倍。综合整治铁路、公路、江河沿线、高速出入口景观环境,多措并举治理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交通站场秩序混乱顽疾,城市窗口面貌明显提升。

  多年来,“两违”问题不仅侵占有限的土地资源,扰乱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往往也是脏乱差和破坏公共安全的温床。问题的存在,对惠州一流环境和一流生活品质的打造都是一道障碍。另外,惠州当前正在利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契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两违”整治将为各县区发展提  供用地保障。

  20193月,惠州启动大力度“两违”集中整治工作。其中,第一轮对近五年来省季度土地卫片和国家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但仍未组织拆除整改到位的违建等六类“两违”建筑予以重点打击;第二轮则将小产权房、违建别墅和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两违”列为重点拆除对象。

  “整治‘两违’这一痼疾,既是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也是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所需,因此需要有铁腕的决心和手段。在城市化背景下,‘两违’现象有不同的成因,因此在解决过程中也要因类施策。”日前,惠州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陈宇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惠州在整治过程中将注重“堵”“疏”结合,同时将强化各部门的联动机制,营造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在开展的拆除“两违”建筑专项行动中,城管部门将占用耕地、农保区这类违建划为打击重点进行拆除。同时,保障农民住房刚需,通过理顺手续进行“减存”,畅通村民建房报建渠道进行疏导。

   目前,惠州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城管执法部门正在联合研究出台《惠州市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惠州市农村农房风貌管控指导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成熟推广后将会为惠州市接下来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重大的改观。

  进入2020年,惠州整治“两违”不松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加强“两违”整治,开展“无违建镇街”创建活动,实现“减存量、零增长”。常态化综合整治城市出入口、户外广告、道路沿线环境,坚持不懈整肃交通站场秩序,提升出租车行业文明服务水平。

正是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惠州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呼之欲出。

■两会声音

惠州市政协委员胡瑞卿、陈扬青:

营商环境改善为惠州发展“解渴”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次惠州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瞄准国内外最优最好最先进,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提效率的话题受到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和热议。

  “过去企业逐一找各个部门,容易被推来推去。借助‘直通车’,市领导现场拍板,当场或者稍后就能够解决,效率确实高了很多。”惠州市政协委员胡瑞卿为惠州“直通车”点赞。她说,这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很有帮助。

  随着创新推出“直通车”等服务举措,越来越多企业感受到惠州政务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惠州的领导求真务实,营商环境有较大改善,办事效率提高了。”惠州市政协委员陈扬青点赞说,“直通车”等改革创新举措对企业来说很“解渴”。

  胡瑞卿建议,对“直通车”的成效要进一步跟进调查,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为后续快速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同类问题提供决策参考。“解决效果到底怎么样,需要长期观察和深入追踪,并分门别类进行分析评估,精准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手段‘一揽子’解决企业遇到的同类问题。”

陈扬青认为,在大湾区中,惠州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空间都很不错。不过,与深圳等发达地区相比,惠州政府的效率还是有差距,营商环境还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放管服、人才奖励政策、企业扶持力度等方面需要加大作为。“过去发展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要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要求,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改变。”

  他还建议,惠州政府要继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好公共服务和监管。要鼓励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质增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惠州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再创先进。

农工党惠州市委员会:

加强科学治污完善治污规划

  打响碧水攻坚战以来,惠州加强河涌综合整治,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但攻坚战中,决策科学性、职责履行、治污意识、科技力量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农工党惠州市委员会集体提出《关于加强科学治污,完善治污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

  《建议》提出,要在在全面分析当地污染源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调研分析机构,以现场驻点排查、定期加密监测、综合分析研判为主要手段,精准查找出污染源头,形成真正有意义的达标方案。

污水管网在碧水攻坚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作为污水处理厂与污染源的桥梁。《建议》提出,要正视管网问题,通过全面排查地下雨污水管网的现状,立即开展整改,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提供必需的保障。

  《建议》还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妥善结合,既要发挥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性及经济性,也要发挥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短时效益。同时,污水管网建设要充分结合污水处理厂及一体化设施的工程进展,优先解决制约污水出路的关键节点,做到“有厂有管、有厂有水”。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惠州“直通车”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惠州“直通车”为企业解决不少疑难杂症,获得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点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参加“直通车”活动,为广大企业排忧解难,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让惠州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在各自的层面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疑难杂症问题,从而下大力气营造惠州良好的营商环境。从平台的办结率来看,“直通车”的效果相当不错,其经验值得向全省其他城市推广。

  “企业的疑难杂症问题非常复杂,并非市领导亲自参与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然而,市领导参与为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亲赴企业一线,倾听企业的声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不俗的氛围。”林江说。

  林江表示,通过“直通车”面对面商讨解决方案,可以让民营企业负责人和经营者知道解决问题的路径。比如,哪些问题可以马上解决,哪些问题需要通过什么渠道、作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哪些问题尽管短期内因政策等因素暂时得不到解决,但可以由市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向上级反映,提出相关建议后有可能最终得到解决。

  “如此一来,企业负责人和经营管理者可以充分了解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对待相关问题是充满诚意的,彼此之间加深了了解和互信,这是进一步完善惠州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林江说。

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毅: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助建国内一流城市

  2018年,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毅曾到惠州进行城市管理方面的课题调研,对于这座城市发展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在他看来,通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助力打造国内一流城市,惠州应当做好多方面工作。

  “首先要理顺城市管理的机制,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各个部门的效能,做到令行禁止,形成合力。”王毅表示,惠州要注重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城市管理是“一盘棋”的工作,不是靠个别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

  “城市管理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拿‘两违’整治来说,涉及国土规划、自然资源、城管等多个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显得尤为重要。”王毅建议,惠州市政府要把城市管理的第一主体责任承担起来,发挥好统筹协调指挥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向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此外,惠州需要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包括人、财、物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城市管理需要靠人去做,如果人力无法保障,工作自然难以推进。”在他看来,要达到国内一流的城市管理水平,城管人员与常驻居民人口的比例至少要达到810000以上。

  “目前,惠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也求真务实,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城市、实现一流的城市管理水平。”王毅说。

■观察眼

让直通车式“金牌服务”成为惠州名片

  2019年,惠州254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6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工业投资自2019年上半年起扭转连续25个月负增长态势,全年大幅增长20%以上。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惠州加快提高政府效能,以效率引擎释放发展新动能。

  作为全省的试点市,惠州近年来加快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通过审批事项“减肥瘦身”和流程优化,让项目审批大大提速,加快了落地建设。同时,惠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创新推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解决了一批沉疴顽疾,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然而,相比深圳等发达地区,惠州政府部门的总体服务效率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服务效率跟不上,仍然是制约这座城市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细细数来,惠州有一些拿得出手的城市名片。在生态环境方面,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惠州的一张王牌;在历史文化领域,苏东坡、葛洪是惠州的文化名片。但谈到经济领域响当当的名片,却似乎乏善可陈,既没有几家能够叫响全国和全球的本土企业,也没有几个在世界舞台上引领风潮的产品品牌,与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

  这与惠州改革创新的步子不够大不无关系。要推进产业跨越式发展,就要匹配相应的政府服务。特别是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要以“向我开炮”的精神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借助技术赋能,加快审批提速、办事提效,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温度适宜、营养充分的土壤。

  特别是在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的背景下,为项目落户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显得尤为关键。要全面对标乃至勇于超越深圳效率、深圳服务、深圳速度,让直通车式的“金牌服务”成为惠州招商选资和助推企业壮大的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正如李贻伟所说,提效率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方面,要提高部门内部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部门之间的衔接效率。各县区各部门都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创新,以提效抓落实的结果论英雄、比高下。市县(区)可以考虑设立效率评比,对表现好的予以额外奖励。

期待惠州提效率有更多新动作、新作为、新成效。

让城市耐得住细看经得住品味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如此描述城市。其中关键,在于何为“生活得更好”。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呢?

这其实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课题。纵观历史,明清的北京,从星罗棋布的皇家园林到大隐于市的名刹古寺,无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古希腊的雅典开民主风气之先,阿戈拉广场成为聚集人的公共空间……面貌多样的城市,背后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同回答。说到底,一座城市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载体,更是市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惠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例如,创新全民治水新举措,江河水质因此出现全面向好拐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盼环保、求生态越来越成为迫切要求。惠州采取全力治污、铁腕拆违等措施,正是锻造和涵养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积蓄新势能。这既是基于现实的清醒认识,更是面向长远的着眼打算。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机遇,惠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对标新加坡、首尔和广州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建设管理经验,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大功夫,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仅要打好攻坚战,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更要打好持久战,促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座城市有没有魅力,体现在规划上是否有初心、治理上是否走了心。一座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向着美好生活前行的历程。让城市耐得住细看、经得住品味,正是一流城市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返回原图
/